今年以来,大英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政策举措、工作机制、机构队伍等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有力、开局良好。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四个不摘”,确保平稳过渡。摘帽不摘责任。保持党委、政府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责任不减、力度不减、措施不减。持续压实相关部门的行业责任、镇(街道)的属地责任、村(社区)的主体责任,积极对接形成了《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增设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方案(审议稿)》。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讲话及重要文件5次,召开全县会议3次,开展走访调研28场次,形成调研材料28份,为科学制定过渡期衔接政策提供了现实参考。摘帽不摘政策。按照“新政策不出台、旧政策不退出”的原则,组织各行业部门对接、梳理、研判、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N”政策体系,截至目前,已召开衔接政策会商会议2次,对标已出台中央层面26项、省级层面19项衔接配套政策,紧跟市级政策体系,草拟了全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审议稿)》,县级相关行业衔接政策已出台7项。摘帽不摘帮扶。出台《关于组织全县现有驻村帮扶力量轮换的通知》《关于驻村帮扶力量轮换的建议方案》《关于做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到村履职工作的通知》,举办“乘势而上开新局 乡村振兴谱新篇”驻村工作队伍出征仪式,选派第一书记38名,驻村工作队员78名,落实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大帮扶任务”,相关人员全部到岗并交接到位,实现38个脱贫村帮扶力量全覆盖。除此之外,为支持乡村振兴,我县又从机关年轻干部、选调生等群体向为干屏村等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4人、驻村工作队员8人,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4人,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9人。摘帽不摘监管。常态开展“四不两直”督查暗访,对脱贫村、新纳入监测对象村、重点关注村等工作开展落实情况,累计对24个行政村开展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反馈、指导问题整改,累计发现交办问题41项,采取“举一反三”和“点对点”罚点球相结合方式,加快组织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交叉督导反馈问题整改。
(二)坚持“三个突出”,坚决守好底线。突出政策延续“稳”。坚持政策标准不降低、政策实施不滞后,全面落实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继续实施脱贫人口县域内住院实行“一站式”费用结算,个人自付率控制在10%以内,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86.1万元。继续沿用脱贫攻坚期间教育资助政策,2021年春季学期为6015名义务教育家庭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64.78万元、1041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户就读学生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52.15万元、17502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现已拨付资金913.1万元。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四类重点”对象优化调整为“新六类”重点对象(农村易返贫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刚性支出较大或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其他脱贫户),饮水安全达标标准无变化。新增低保脱贫72户135人、调标56户84人,全县共有7609名脱贫人口享受农村低保、1057名贫困人员享受特困供养,每月按时发放救助资金252.17万元。突出动态监测“防”。构建制度、资金、落实、跟踪“四维一体”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应纳尽纳,不出现“漏测失帮”。在制度保障方面,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自下而上畅通申报渠道,自上而下打通信息梗阻,受理农户自主申报求助信息20余条,推送医保、卫健等16家行业部门反馈风险信息204条,新增监测对象13户43名。在资金保障方面,持续落实《关于设立致贫预警处置基金帮助边缘户解决实际困难的实施意见》,县财政设立500万元致贫预警处置基金池,从保险、住房、医疗、教育、产业等5个方面给予边缘易致贫人口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已为全县54户150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兑付各类补助18.78万元。在落实保障方面,落实防返贫五类监测人员1290人,全覆盖分类开展县镇村三级培训,组织1165人对9镇1街道168个行政村119109户381958人进行3次集中全覆盖走访排查。在跟踪保障方面,落实精兵强将AB岗跟踪保障数据监测质量,按照《全国防返贫监测数据质量评估规则》并结合省市局反馈的问题数据,今年共开展5次数据质量核实清洗工作,新增13户42名监测对象已全部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政策范围内新增识别21名、动态减少的245名脱贫人口相关数据经精准复核后也逐一录入系统。突出综合施策“帮”。创新建立群众点需求单、镇村提建议单、部门定项目单“三单”帮扶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研判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一户一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全面消除2020年334户706名监测对象致贫风险(脱贫不稳定户286户578名,边缘易致贫户48户128人),针对2021年新增的13户42名监测对象,已落实帮扶责任13人、帮扶措施90条,相关帮扶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三)聚焦“三个方向”,用好衔接资金。今年以来,全县共收到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107.92万元;县级财政匹配补助资金4000万元、同比增长11.7%;中省县三级衔接资金累计到位11107.92万元。以基本保障为第一方向。安排脱贫群众雨露计划 、重度残疾人护理、小额扶贫信贷贴息、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护理、妇女两癌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防贫保等社会保障项目16项2346.318万元,占总资金的21.1%。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方向。严格对标《2021年四川省市县党政和省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方案》,安排资金3622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资金占中省衔接资金比例达到51%。以精品建设为示范方向。成立县委书记、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四组长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乡村振兴局,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牵头为干屏村专班和土门垭村专班,实行定期调度、清单管理、信息反馈、督查考核四项机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行动。今年累计安排精品村衔接资金3722.102万元,其中为干屏村1765万元(基础建设1300万元、产业发展465万元)、土门垭村1787.102万元(基础建设317.102万元、产业发展1470万元),斗笠村、吊脚楼村、桅杆坝村等其他精品村465万元。精品村建设资金占总资金比例达到33.5%。土门垭村已完成52户农房风貌塑造;为干屏村已建成景区道路7公里,建成1270平方米“宋井桃源”游客中心一座,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1处、星级标准旅游厕所1座,建成滨水长廊2处、旅游观景台9处、观光亭2座。
(四)把握“三个抓手”,做实重点工作。将稳岗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始终将稳岗就业作为增加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务实推进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公益岗位“三个稳中有升”,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逐级采集脱贫群众就业信息,建立就业帮扶台账,帮扶服务员“一对一”预警动态跟踪。今年以来,共组织脱贫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就业11066人、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动员县经济开发区26家企业聘用脱贫劳动力116人;全县24个就业扶贫示范村、基地、车间共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286人;安置脱贫劳动力477人从事清扫保洁、护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公益性岗位,落实补助资金114万元,鼓励今年毕业的52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的44名学生实现创业就业。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作为提升工程来抓。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县“十三五”结余易地搬迁资金5337.84万元全部用于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共支持产业发展项目31个,截至目前已有2个项目完成审计,17个项目已竣工验收,9个项目已完工但尚未竣工验收,3个项目正在建设中,累计拨付3931.38万元,拨款比例为73.65%。对搬迁对象后续扶持情况及安置点基本情况等做好常态化监测,目前全县搬迁对象未发现就业扶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保障、返贫监测和结余资金使用等方面不到位、不规范的相关问题。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务实高效推进扶贫项目资产清理和确权登记工作。累计召开工作推进会议6次,组织200余人次开展核实清理。在县级相关部门及各镇的共同努力下,全县资产清理和确权登记工作现已全面完成,共清理出扶贫项目资产4.66亿元,其中公益性资产1.35亿元、占比28.9%,经营性资产0.15亿元、占比3.3%,到户类资产3.16亿元、占比67.8%。
二、存在问题
由于职能划转还未完成,目前县乡村振兴局主要存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思考得多,对厕所革命、精品村建设等工作谋划得少的问题,导致牵头作用发挥不够。
三、下一步打算
(一)推动领导机制强化。提请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领导。
(二)推动政策机制完善。跟进把握中、省、市衔接配套政策,结合大英实际细化、优化,形成具有大英特色的缜密完善的过渡期“1+N”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的有效连续和平稳过渡。
(三)强化动态监测帮扶。综合采取农户自主申报、镇村摸排上报、部门监测预报等方式,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事故困难户等易返贫对象的全面排查、精准掌握、动态监测,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帮扶,确保不发生1例返贫致贫。
(四)强力开展精品建设。积极对接农发行乡村振兴资金专项贷款,加大对卓筒井镇为干屏村、隆盛镇土门垭村人力、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全力抓好中国宋风古井非遗乡游第一村、药香康养休闲村初步规划的落地落实,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做好蓬莱镇桅杆坝村、吊脚楼村,隆盛镇百盛村,玉峰镇斗笠村,卓筒井镇蓄金村等5个市级精品村前期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