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盐井办〔2022〕169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民委员会、各办(站、所、室、中心、片区):
《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已经街道办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大英县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办事处
2022年9月13日
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组织机构体系及职责
(一)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
为加强对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成立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由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任双指挥长,分管工作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其余领导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成员由街道内设机构、县派驻站所、企业负责人及各总支、各社区(村)书记组成。
指挥部主要职责:组织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协调各部门、各村(社区)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向盐井街道办事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情况。
(二)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城市管理办公室,由分管环保领导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指挥部办公室值班电话:0825-7976600。
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组织编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协调全街道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测预警系统,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专家库,承担指挥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日常事务,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专项工作组
综合协调组
组长:但 宝
协助指挥长工作,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指挥部成员到达各自的工作岗位;协调内部应急物资、装备的调用;协调请调外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及救援装备、物资;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按照有关规定适时向公众发布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积极向公众宣传自救防护等知识;负责上级应急指挥及救援人员的接待;负责应急结束后的善后事宜;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工作;负责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抢险救援组
组长:但 宝 唐仕兵 高 军
负责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开展应急监测,进行现场处置等;根据需要,随时调遣救援队伍开展后续处置工作。
警戒疏散组
组长:邓云龙
负责实施交通管制、现场警戒、维护秩序;负责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
医疗救护组
组长:宋 刚
负责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间疫情控制等工作;提供伤亡情况报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卫生处置,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传染疾病和疫情的发生、蔓延。
后勤保障组
组长:李 超
负责及时向现场指挥部、各工作组通报信息;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运输保障;负责调集、征用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负责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确保现场通信畅通;配合县中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善后恢复组
组长:廖 勇
负责及时组织灾后生产自救,妥善安置因灾情而无法回迁的人员和家庭,对受灾严重,生活、生产有困难的居民和外来人员进行帮助。
以上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名单见附件。
二、监测预警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积极开展对盐井街道内外环境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的综合分析及风险评估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隐患调查、监测,并掌握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各种因素。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等级、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轻到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盐井街道办事处根据事故发生地社区(村)和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报告,按照程序报县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发布预警公告。
三、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告
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主体。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在1小时内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也可向盐井派出所报告,派出所接报告后应立即转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受理电话为0825-7976600。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事故等级初步确认后,1小时内将事故基本情况和采取的初步措施报告盐井街道办事处,由突发环境事件指挥部在初步核实事故等级后1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和初步处置情况向县政府和县生态环境局报告。根据工作需要,盐井街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也可以直接同时直接向县生态环境局报告,盐井街道办事处也可以同时直接向市应急指挥机构和市生态环境局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及向盐井街道办事处提出向相邻区域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种类,污染物质和浓度,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隐患,参加应急处置有关部门的到位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的处置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等。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二)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