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学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农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残膜污染危害的长期性、严重性以及恢复困难,提高农民回收地膜的自觉性。今年以来,累计培训农膜使用者、销售者和农技人员2.1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
二是示范推广。按照既能保墒,又能干净回收的要求,推广使用0.01mm以上厚度、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严禁使用超微膜。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进耕作制度,科学减少农膜使用量。建立绿色高产示范片,改进经营模式,逐步减少传统塑料地膜应用面积。
三是综合利用。在全县落实150个肥料、农药、农膜调查点,涵盖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专业化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引进专业回收企业,依托废品收购站点设立回收网点11个,完善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体系,所收废旧农膜交由专业处置机构处理,确保废旧农膜有地方可交、有地方可存、有渠道可处。今年以来,农膜使用量176万吨,回收量159万吨,回收率达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