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函〔2020〕104号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大英县财政局
关于印发《大英县 2020 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大英县 2020 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办事处:
《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审核同意,现函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大英县财政局
2020年7月24日
附件
《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审核同意,现函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大英县财政局
2020年7月24日
附件
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农函〔2020〕55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部署,紧扣打贏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重点任务,围绕建设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聚焦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广泛集聚资源壮大农技队伍,激发人员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
全年建设3个集示范展示、指导培训、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广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主推技术,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85%以上农技人员应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开展在线指导和服务效果展示。基层农技人员普遍接受业务培训,参加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的基层农技人员达到115人,培育2名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在生猪大县全面实施。
三、实施范围
全县9个镇及盐井街道办事处。
四、重点任务
(一)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一是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建23个农业综合技术巡回小组分别对全县有建档立卡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实现科技帮扶全覆盖。二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各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综合设站的要专人专岗,分别设站的要保障编制人员,确保专门岗位、专门人员履行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支持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组织协同开展农技服务,鼓励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三是壮大社会化农技服务力量。引导支持企业、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承担公益性农技服务。遴选推介一批农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典型案例。
(二)大力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2020年特聘计划在生猪大县全面实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1名特聘农技员。生猪大县重点围绕加强动物防疫强化指导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方式,对特聘农技员履行服务任务情况进行在线动态管理,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成效,遴选推介一批“最受欢迎特聘农技员”。
(三)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一是加强农技人员培训。全县安排115名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培育2名知识全面、技能过硬、服务优良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全覆盖培训贫困村驻村农技员。融合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互动交流等培训方式,提高农技人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强培训管理,健全培训档案,将培训班情况及时填报到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二是加大高素质人员补充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意见》(川办函〔2017〕55号)精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依法严把人员进入“门槛”,按规定公开招聘,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三是强化指导服务业绩考评激励。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示范载体,实现村有科技示范主体、镇有科技展示样板、县有产业示范基地。一是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遴选2个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示范主体,完善农技人员对口精准指导服务机制,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永久牌”农技服务专家队伍,切实发挥其对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能力。聚焦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年度主推技术推广任务,建设3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统一树立“2020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突出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以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主推技术,开展农技指导和培训服务。三是打造科技支撑乡村产业示范样板。以科技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增效为主要路径,强化科技、人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驱动和引领作用,打造科技强镇、智慧农场、生态循环农场等农业科技展示样板,形成科技要素驱动、可借鉴可复制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四是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带。紧紧围绕成渝主干或中轴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集聚人才、技术等科技要素资源,建设粮经饲统筹、种养循环、稻渔结合,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带。
(五)着力推广示范先进技术。按照部省县三级主推技术遴选推介机制,部省强化引领带动,县级遴选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以主导(特色)产业为单元,遴选5项主推技术,组建主推技术指导团队,形成易懂好用的技术操作规范,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入户到田。
(六)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一是全力推进农技推广在线服务。引导推动广大农技人员、专家教授等,通过APP、微信群、QQ群、直播平台等,在线开展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服务。二是提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覆盖面。建立协同高效推进、共建共用共享的平台运行模式。紧紧围绕用户需求,精准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资源和配套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专家教授和生产经营者对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三是加强年度任务线上考核和成效展示。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和年度任务线上应用,作为农技人员培训的基本课程。完善在线管理数据库,实时展示年度任务进展动态和取得效果。年度任务支持的示范基地、人员培训、示范主体、协同推广等年度任务,实行全程线上动态展示。承担年度任务的所有专家、特聘农技员、服务主体等,均须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服务做法和具体成效。
五、经费计划
2020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县项目总资金20万元,主要用途如下。
(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及示范主体物化补助。计划资金1.45万元。对3个科技示范基地各物化补助0.45万元,对2个示范主体各物化补助0.05万元,主要用于对示范基地及示范主体购买种子、复合肥、种苗、饲料等物资的补助。
(二)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补助。计划资金16.212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骨干人才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继续教育。
(三)特聘农技员补助。计划资金0.24万元。主要用于对特聘农技员的补助。
(四)资料印刷与基地标牌、门牌制作。计划资金2.098万元。印刷技术资料、示范基地标牌、制度建设、宣传及工作考评等。主要用于制作科技示范基地标牌、示范户门牌、技术指导员胸牌、农技推广宣传、项目文件资料制作、主推品种及主推技术资料印制、项目工作推进、农技推广制度、技术指导手册、科技示范户手册、档案资料整理等,以及项目实施期间工作考评、项目督导、检查等费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委编办、县人社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镇(街道)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
(二)强化项目实施管理
1.统一使用标识。使用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统一标识,规范使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牌、技术指导员胸牌和科技示范主体门牌。
2.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特别是关键农事季节、关键工作环节等过程督导,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3.完善信息管理。确定专门信息管理员,利用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填报相关信息。
(三)强化资金使用监管
规范资金使用方向,细化支出范围,严禁将项目补助资金用于发工资、办公经费、基础性农业科研、购买农业科技成果和专利、车辆购置和房屋购建,以及与技术推广无关的其他支出。加强项目监管,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和项目形成的资产管理,并接受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实行县级报账、专账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有效。
(四)强化项目绩效考核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严格执行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实行延伸绩效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对农业技术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满意度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考核结果与进村入户技术服务补助、绩效奖励挂钩,杜绝补助资金平均发放、违规补助。按照管理权限,依据《四川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绩效考评办法》,对驻村农技人员进行考核。
(五)加大总结宣传力度
积极探索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管理办法,及时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利用报刊、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多渠道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成果,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增强农技人员的责任心、使命感,带动农技推广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开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局面。
附表:1.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和建设任务表
2.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名单
3.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名单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部署,紧扣打贏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重点任务,围绕建设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聚焦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广泛集聚资源壮大农技队伍,激发人员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
全年建设3个集示范展示、指导培训、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广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主推技术,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85%以上农技人员应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开展在线指导和服务效果展示。基层农技人员普遍接受业务培训,参加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的基层农技人员达到115人,培育2名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在生猪大县全面实施。
三、实施范围
全县9个镇及盐井街道办事处。
四、重点任务
(一)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一是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建23个农业综合技术巡回小组分别对全县有建档立卡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实现科技帮扶全覆盖。二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各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综合设站的要专人专岗,分别设站的要保障编制人员,确保专门岗位、专门人员履行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支持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组织协同开展农技服务,鼓励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三是壮大社会化农技服务力量。引导支持企业、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承担公益性农技服务。遴选推介一批农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典型案例。
(二)大力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2020年特聘计划在生猪大县全面实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1名特聘农技员。生猪大县重点围绕加强动物防疫强化指导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方式,对特聘农技员履行服务任务情况进行在线动态管理,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成效,遴选推介一批“最受欢迎特聘农技员”。
(三)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一是加强农技人员培训。全县安排115名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培育2名知识全面、技能过硬、服务优良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全覆盖培训贫困村驻村农技员。融合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互动交流等培训方式,提高农技人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强培训管理,健全培训档案,将培训班情况及时填报到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二是加大高素质人员补充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意见》(川办函〔2017〕55号)精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依法严把人员进入“门槛”,按规定公开招聘,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三是强化指导服务业绩考评激励。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示范载体,实现村有科技示范主体、镇有科技展示样板、县有产业示范基地。一是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遴选2个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示范主体,完善农技人员对口精准指导服务机制,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永久牌”农技服务专家队伍,切实发挥其对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能力。聚焦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年度主推技术推广任务,建设3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统一树立“2020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突出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以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主推技术,开展农技指导和培训服务。三是打造科技支撑乡村产业示范样板。以科技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增效为主要路径,强化科技、人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驱动和引领作用,打造科技强镇、智慧农场、生态循环农场等农业科技展示样板,形成科技要素驱动、可借鉴可复制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四是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带。紧紧围绕成渝主干或中轴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集聚人才、技术等科技要素资源,建设粮经饲统筹、种养循环、稻渔结合,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带。
(五)着力推广示范先进技术。按照部省县三级主推技术遴选推介机制,部省强化引领带动,县级遴选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以主导(特色)产业为单元,遴选5项主推技术,组建主推技术指导团队,形成易懂好用的技术操作规范,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入户到田。
(六)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一是全力推进农技推广在线服务。引导推动广大农技人员、专家教授等,通过APP、微信群、QQ群、直播平台等,在线开展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服务。二是提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覆盖面。建立协同高效推进、共建共用共享的平台运行模式。紧紧围绕用户需求,精准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资源和配套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专家教授和生产经营者对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三是加强年度任务线上考核和成效展示。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和年度任务线上应用,作为农技人员培训的基本课程。完善在线管理数据库,实时展示年度任务进展动态和取得效果。年度任务支持的示范基地、人员培训、示范主体、协同推广等年度任务,实行全程线上动态展示。承担年度任务的所有专家、特聘农技员、服务主体等,均须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服务做法和具体成效。
五、经费计划
2020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县项目总资金20万元,主要用途如下。
(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及示范主体物化补助。计划资金1.45万元。对3个科技示范基地各物化补助0.45万元,对2个示范主体各物化补助0.05万元,主要用于对示范基地及示范主体购买种子、复合肥、种苗、饲料等物资的补助。
(二)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补助。计划资金16.212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骨干人才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继续教育。
(三)特聘农技员补助。计划资金0.24万元。主要用于对特聘农技员的补助。
(四)资料印刷与基地标牌、门牌制作。计划资金2.098万元。印刷技术资料、示范基地标牌、制度建设、宣传及工作考评等。主要用于制作科技示范基地标牌、示范户门牌、技术指导员胸牌、农技推广宣传、项目文件资料制作、主推品种及主推技术资料印制、项目工作推进、农技推广制度、技术指导手册、科技示范户手册、档案资料整理等,以及项目实施期间工作考评、项目督导、检查等费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委编办、县人社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镇(街道)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
(二)强化项目实施管理
1.统一使用标识。使用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统一标识,规范使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牌、技术指导员胸牌和科技示范主体门牌。
2.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特别是关键农事季节、关键工作环节等过程督导,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3.完善信息管理。确定专门信息管理员,利用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填报相关信息。
(三)强化资金使用监管
规范资金使用方向,细化支出范围,严禁将项目补助资金用于发工资、办公经费、基础性农业科研、购买农业科技成果和专利、车辆购置和房屋购建,以及与技术推广无关的其他支出。加强项目监管,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和项目形成的资产管理,并接受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实行县级报账、专账核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有效。
(四)强化项目绩效考核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要求,严格执行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实行延伸绩效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对农业技术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满意度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考核结果与进村入户技术服务补助、绩效奖励挂钩,杜绝补助资金平均发放、违规补助。按照管理权限,依据《四川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绩效考评办法》,对驻村农技人员进行考核。
(五)加大总结宣传力度
积极探索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管理办法,及时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利用报刊、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多渠道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成果,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增强农技人员的责任心、使命感,带动农技推广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开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局面。
附表:1.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和建设任务表
2.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名单
3.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名单
附表1
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和建设任务表
附表2
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名单
附表3
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名单
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和建设任务表
建设内容 | 实施地点 | 建设任务及规模数量 | 财政投入(万元) | |||
小计 | 中省财政 投入 |
市级财政投入 | 县级财政投入 | |||
合计 | 20 | 20 | ||||
一、科技示范基地物化补助 | 河边镇、隆盛镇 | 建设示范基地3个,每个基地物化补助0.45万元,用于对示范基地购买种子、肥料或种苗、饲料的补助。 | 1.35 | 1.35 | ||
二、示范主体物化补助 | 蓬莱镇 | 培育示范主体2个,每个补助0.05万元,用于对示范主体购买种子、肥料或种苗、饲料的补助。 | 0.1 | 0.1 | ||
三、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补助 | 全县 | 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15人,其中骨干人才培训2人。 | 16.212 | 16.212 | ||
四、特聘农技员 | 全县 | 选聘1名特聘农技员,围绕加强动物防疫强化指导服务。 | 0.24 | 0.24 | ||
五、资料印刷和标牌、门牌制作 | 全县 | 基地标牌3个、示范主体门牌2个,印刷技术资料5万份。 | 2.098 | 2.098 |
附表2
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名单
序号 | 示范基地名称 | 建设地点 | 规模 | 示范内容 | 基地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技术 负责人 |
技术联系 单位 |
联系电话 |
1 | 大英县富胜家庭农场 |
大英县河边镇经义村 | 120亩 | 示范品种为柠檬,主要示范技术为柠檬育苗与标准化种植技术、配方施肥、合理整形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 | 蒋科弟 | 13568736073 | 李璞 | 大英县农业生产发展股 | 13547747113 |
2 | 大英县楠钦家庭农场 |
大英县隆盛镇玉龙村 |
170亩 | 示范品种为花菜、儿菜、玉米、辣椒等,主要示范技术为地膜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合理密植等。 | 彭武 | 13982570170 | 张家权 | 大英县农业生产发展股 | 13408254967 |
3 | 大英县恒美家庭农场 | 大英县隆盛镇青坪村 | 115亩 | 示范品种为爱媛38号,主要示范技术为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适度疏花疏果等。 | 张海洋 | 15282518882 | 陈彬 | 大英县农业生产发展股 | 13982586586 |
附表3
大英县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名单
序号 | 姓名 | 地址 | 学历 | 电话 | 主体类型 | 示范类型 | 示范内容 | 示范规模(头、只) |
1 | 杨民林 | 蓬莱镇山溪口村 | 中学 | 15282582935 | 一般农户 | 养殖 | 生猪 | 10头 |
2 | 唐作军 | 蓬莱镇蒙子桥村 | 中学 | 14726115861 | 一般农户 | 养殖 | 生猪、羊 | 10头猪、40只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