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府办函〔2022〕48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英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盐井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
《大英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5日
大英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遂宁市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遂府办函〔2022〕19号),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坚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以突发性、群众性、多发性和持久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重点,群测群防全面部署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稳定,把灾害防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全县地质灾害现状及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概况
大英县属典型的浅、中丘丘陵区,地形变化不大、地质环境条件较为简单,县内地质灾害具有稳定性较差、突发性较强、危害性较大等特点。根据3月群测群防数据动态更新结果,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8处。按灾害类型划分,崩塌29处、滑坡29处;按险情划分,小型52处、中型5处、特大型1处;共潜在威胁群众357户、9387人,潜在经济损失11148万元。
2022年我县拟开展地质灾害治理点位5处,实施地灾避险搬迁30户,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11场、应急演练58次。
三、2022年全县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致灾因素分析
1.气象因素。根据全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近3年地质灾害灾情、隐患点稳定状况和2022年全县降水量趋势初步预测,今年全县总降水量偏多,地质灾害隐患有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回暖期(2—3月)、主汛期(5—9月)和秋雨期(10—11月)三个时间段。
2.地质因素。我县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地质构造简单,丘陵起伏,溪沟纵横,加之地层岩性主要以砂、泥岩为主,极易风化,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3.人为因素。近年来,随着全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采矿、建房、筑路、削坡、爆破等人为活动增加,且该类行为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小,且极少考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此类现象愈发突出,成为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
(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预测
我县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少、数量多、分布不均、规模较小、危害性大的特点。随着汛期临近、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四、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治区域。象山镇-蓬莱镇-盐井街道-金元镇高易发区;回马镇高易发区。该两区域从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作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34处。
(二)重点防治镇(街道、园区)。依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将回马镇、象山镇、蓬莱镇、隆盛镇、金元镇以及盐井街道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镇(街道、园区),蓬莱镇、隆盛镇、盐井街道、大英经开区重点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校园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回马镇重点防治洪水诱发的地质灾害,象山镇、金元镇重点防范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重点防治段。县域中部郪江一带重点防治段、涪江河沿线一带重点防治段。主要路段有国道G247、G305,省道S101、S209、S401及快捷通道等公路。
(四)重点防范期。主汛期5—9月暴雨较多,也是我县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时期。
五、防治任务
(一)全力做好重点防范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做好主汛期地质灾害易发期、高发期的防范工作;加大隐患排查巡查力度,做到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对已在册的和新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监测体系,落实各级责任人、监测人,及时更新隐患台账,落实“两卡一表”发放及张贴,全面落实防治责任。
(二)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局、县气象局、县水利局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和预警预报会商与预警联动机制,根据气象预警预报情况,及时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给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各级责任人和监测人。
(三)积极实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避险搬迁工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合理制定年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避险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力度;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进行治理,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各部门要将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加大对监测人员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继续加强对行政责任人应急处置、应急指挥决策能力以及应急人员自身防护、科学施救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同时,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日,各镇(街道、园区)利用集市、庙会等场合,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防灾减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确保提升群众识灾辨灾能力。
(五)着力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理顺职责分工,健全各成员单位应急响应、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装备储备。加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提升应急联动能力,确保受威胁群众防灾减灾和临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六、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业务股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落实岗位责任制,把防灾责任逐点落实到具体人员。同时,各相关部门(单位)要配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县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排查登记,动态掌握底数。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始终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的工作机制,将动态排查模式贯穿于防治工作始终。要适时组织开展辖区、行业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层层落实责任,对安置点、人口密集区域、重要交通干线、基础设施、生活办公场所、施工场地等重点、敏感区域开展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网络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确保不留责任空白、不存排查死角。要完善落实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措施并及时公布,主动接受监督。要将新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纳入预案实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