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盘活集体资产,资产变资源促增收。将村集体所有的关闭企业、闲置房屋(校舍、厂房、仓库等)、生产装备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等各类集体财产,通过发包、租赁、参股、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发利用,增加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收入。实行集体闲置的土地、林场、堰塘、水库等租赁经营或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各类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四荒四边”空闲地,通过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加大财政扶持,加强村级公益设施建设并将之纳入村集体资产范围,将财政投入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为村集体股份。对无偿占用、低价发包的村集体耕地、水面、林地、未利用土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核查,通过自主经营或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增加集体收入。推动资源变股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整治改造,改善农村农业投资环境。将整治的塘、库等农业基础设施实行农村产权改革,确权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用基础设施入股企业获取效益分红。
(三)推动股份多元,资金变股金促增收。大力发展“业主+村集体+农户”股份制经营模式,组建产联式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和部分资金入股,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互动、利益共享。
(四)集中劳务队伍,人力变财力促增收。当前市场经济最大的成本是劳务成本,针对农村“4050”人员就业困难、60岁以上老人等能够从事轻体力劳动等特点,坚持以村集体经济为依托,大力开发劳务资源,努力使贫困户的劳力转化为财力,既可壮大集体经济,又可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投工投劳、以工代赈、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村内务工,为农村劳力转化为财力提供有效路径。
四、增加农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整合交运、国土、水利、扶贫开发、财政等部门所涉项目资金,加大对初具规模、竞争力强、持续性强的特色产业项目资金倾斜,并将资金逐年投入到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困难的村,解决道路、水利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回引项目业主落地生根打下基础。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统筹国土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项目等资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生活、生态质量,降低农民耕种成本,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研发,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从产业结构优化、乡村环境改善、激活资源要素等方面促进增产增收。
此复。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9日
(联系人:税文君;联系电话:13909066994)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