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府办函〔2021〕115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县政协五届六次会议第21号提案的
复 函
民盟大英县总支:
你们在县政协五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21号提案)收悉,我们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围绕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巩固提升道地中药材、优质柑橘、白柠檬、卓筒甜桃、绿色蔬菜、生态畜牧、“智水香”粮油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冷链仓储物流,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构建大英“1+3+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我县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一、工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按照“谋划在前、规划在后,规划生成项目、项目聚集要素”的思路,聘请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的规划设计院,根据大英区域特色、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农业产业现状和《遂宁市农环线规划》,结合《大英国土空间规划》《大英农一环线规划》,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编制完成《大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大英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大英县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大英县甜桃现代农业园区、大英县“智水香”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等4个单项规划,在绿色生态发展、主导产业培育、设施设备完善、冷链物流建设、特色品牌创建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划。推动大英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把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农业科技的“孵化器”和“转化区”,全县先后与西南大学、中国柑桔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农科教企合作关系,充分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央企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设施优势,为粮油、蔬菜和柑桔等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目前,已有20名余专家、教授先后对我县精品粮油、特色果蔬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同时,大力实施“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广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积极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六良”配套,加速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强化基础配套。今年来,我县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要求,整合中、省、市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产油大县等涉农项目资金3.6亿元,县本级财政累计投入8000万元,共整理土地12万亩,建成高产稳产标准良田9.8万亩,新建整治渠道216千米,新建蓄水池300口,整治山坪塘102口,改造机电提灌站455台套,建成机耕道305公里,田间作业便道862公里,为推进精品粮油、特色果蔬药产业体系建设夯实了基础。
(四)强化机制创新。一是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克服基地建设过度依赖政府、投资主体单一的弊端,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投资,形成以工商资本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目前,我们正在总结合作组织统筹使用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产业扶持基金的成功经验做法,探索建立“资金共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聚集农村闲散资金,解决基地发展中银行不愿意、政府做不了的金融服务问题。二是创新利益联接机制。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多元投入,促进村集体、农户参与,形成园区合力共建、利益链接紧密的良好氛围。创新建立“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二次分红”“土地流转优先返聘”“订单农业”等合作模式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构建起以家庭农场和农户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社会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五)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加强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职能,完善服务措施,转变工作方式,注重工作实效,努力把大英打造成为全省成本低、效率高,有利于外来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引进的一流集聚地。以推进园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强化园区农业产业集群招商,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开展精心精准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融合资源平台,建立长远有效机制,确保产业结构稳得住、能发展、促增收。今年成功引进了中化农业入驻大英县“智水香”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园区核心示范基地5000亩。
二、工作成效
(一)抓主导建园区产业发展规模集聚。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重点,培育优质粮油、优质中药材、优质柑橘三大主导产业。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目前全县已建成9个现代农业园区,分别是以枳壳刺梨为主导的大英县枳壳刺梨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1.3万亩(隆盛、金元,已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以晚熟杂柑为主导的大英县柑橘现代农业园区1.8万亩(蓬莱,市级三星级园区)、以卓筒甜桃为主导的大英县甜桃现代农业园区1.6万亩(卓筒井,2021年已被市纳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以河边白柠檬为主导的大英县柠檬现代农业园区1.1万亩(河边)、以九叶青花椒为主导的大英县九叶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0.8万亩(蓬莱通仙)、以“智水香”精品粮油为主导大英县智水香粮油现代农业园区2.3万亩(玉峰、象山、河边)、以韩国大萝卜为主导的大英县绿色蔬菜现代农业园区2.1万亩(回马、象山)、以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为主导的大英县休闲现代农业园区精品线路2条(遂大快捷通道大英段沿线、蓬乐路沿线)、以齐全生态种猪场(育肥猪)为主导的大英县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1个(金元、蓬莱、卓筒井、河边)。形成了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增收效果明显的园区良性发展新格局。
(二)抓项目延链条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我县深入推进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依托全国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围绕优质水果、绿色蔬菜两大产业,开展农产品保鲜、冷藏、包装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降低市场波动对产品销售的风险。2020年以来,共争取了中央财政资金5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农产品产地冷链保鲜设施18座,总库容量3139吨。同时,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博园等重点项目,总计投入约1.26亿元,打造以军辉农场、红豆杉养生谷、凤凰山庄、绿山微湖农业主题公园为重点的精品旅游路线2条和休闲度假区1处,让城乡居民实现吃、住、游、购、学、娱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雏形已基本形成。
(三)舞龙头壮主体,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基础建设,引导更多的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聚度。围绕主导产业开发,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产业吸引,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大、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县级龙头企业27家。二是积极发展农民专合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各类公共服务组织,重点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综合服务型的各类协会、农民专合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县现有508个农民专合社、16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合社、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建设,全县形成了主导产业突显、产业规模集聚的农业现代化新格局。2020年,全县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58.6万亩,特色果蔬药种植面积11.8万亩,农业总产值达47.63亿元,农民依托主导产业人均增收2600元。
(四)创品牌拓市场,营销渠道不断拓宽。一是推进品牌与种养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业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倾力打造“河边白柠檬”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积极融入“遂宁鲜”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开展品牌营销推介,创响河边白柠檬、智水香大米、蓬莱杂柑、蓬莱九叶青花椒等“土字号”“乡字号”品牌。二是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展示展销、电商服务,拓展超市、专卖点、电商平台、微商等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共同开拓市场。目前,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95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43个产品;绿色食品认证49个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三、存在问题
当前,我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表现在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建设投资较大,如特色中药材种植、优质水果资金回收周期长,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领办企业或业主承担风险较大,预期目标实现过程较长,部分业主融资困难和配套项目没有及时跟进。二是用地需求紧张。特别是土地使用权分散在农民手上,集中流转土地面临诸多压力,农民的顾虑还没能彻底消除。同时建设用地指标紧缺,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三是科技力量薄弱。我县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物质装备水平较低,高新技术、新型装备和高端设施较落后,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果蔬储藏加工滞后。四是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路、水、土等基础设施配套滞后,还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影响了产业发展水平。
四、下步工作打算
我县将以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坚持“党建领航、政府引领、部门领办、党员示范”发展思路,进一步构建“136”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省、市级星级园区创建步伐,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做响产业品牌,实现乡村业兴、村美、民富。
(一)突出基础配套,提升产业承载力。按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精品粮油、特色果蔬药产业发展,加快构筑布局合理、标准适宜的骨干道路、田间作业道路、入户道路路网,加快建设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的标准良田,保障园区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创造产业良好发展的硬环境。
(二)突出龙头带动,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努力引入更多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加快发展精品粮油、特色果蔬药产业等特色产业,构建农民增收的产业支撑。同时,加大“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创建力度,着力打造一批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加快建设一批果蔬直销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突出科技装备,提升产业影响力。加快应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农业,大力推广应用钢架大棚、喷灌滴灌、温湿调控、绿色防控技术、工厂化育苗、农产品贮藏保鲜、产品分级包装和运输等设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大力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提升产业影响力。
此复。
大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