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委办发〔2022〕4号
大英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1年12月全县安全生产情况及2022年1月安全风险提示》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盐井街道办事处,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现将《2021年12月全县安全生产情况及2022年1月安全风险提示》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辖区、本行业实际,认真抓好1月防范措施和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确保2022年1月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开局良好。
大英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1月7日
2021年12月全县安全生产情况及
2022年1月安全风险提示
一、2021年12月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12月,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未接报生产安全事故。共发生295起道路交通事故,其中死亡事故4起,死亡5人,受伤67人,无生产经营性道路安全事故发生;发生火灾16起,无受伤及死亡人员。
二、2021年12月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开展情况
一是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攻坚。2021年12月,全县成立安全检查组17个,开展执法检查34次,排查发现问题212处,整治246处(含以前排查未整改完成问题)。二是扎实开展用电用气安全专项整治。燃气方面:对城镇燃气公司、液化气充装站、气瓶生产企业、气瓶检测企业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同时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检查307家次,排查整治燃气隐患67处。用电方面: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设立警示标语180余处,完成49处配电线、269处台区引下线、58处“蜘蛛网”低压配电线路、26处小区充电线乱搭乱接整治。三是加强节日系列活动的安全监管。强化建县24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和2022年“元旦”节日的安全监管,元旦、建县24周年庆及各类庆祝活动均未发生意外事件。
三、2022年1月安全生产风险
通过综合分析研判,2022年1月主要安全生产风险有:
——总体方面:综合天气、生产经营规律和节日特点,临近春节将出现完成订单以及突出“开门红”等诸多不利安全生产的因素,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旺盛,抢工期、赶进度、超负荷生产较为普遍,容易忽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二是冬季低温大雾天气多且气候干燥,能见度底,安全不利条件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领域安全风险增加;三是返乡人员明显增加,道路交通、风景区、商场、餐饮等人员聚集场所安全监管压力增加。
——道路交通方面。受天气因素影响,视野较差,且部分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临边、临崖路段安全防护不到位,道路风险高;春运即将到来,各种班车增多,客货运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呈多发态势。
——建筑施工方面:临江、临河地段易出现大雾天气,建筑施工起重吊装作业、高空冰凝和雨雪天气作业安全条件较差。脚手架、塔吊倒塌,高处坠落,违规焊接作业,临时用电伤害和基坑坍塌等安全事故风险凸显,岗前安全教育可能出现走形式。
——危险化学品方面: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危险化学品企业在使用、装卸油气和输送易燃易爆物料过程中管道容易积聚静电,极易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同时,低温条件下危化品管道易出现阀门堵塞、冻裂和法兰盘密封件老化,都可能导致爆管和物料泄露,引发中毒、火灾、爆炸事故。
——燃气安全方面:冬季居民使用不合格燃气设备取暖、煮饭、洗澡以及燃气设备通风不良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以及燃气管道老化、绞接不严、安全附件失效,可能引起燃爆事故。
——人员聚集场所方面:促销、庙会、聚餐等活动频繁,人流量和货流量增大,疏散通道不畅,易发生群体性拥挤踩踏事故;临时搭建舞台(展台)和用电将带来人员伤害风险。
——企业安全生产方面:人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三违行为可能增多,易发生机械伤害等各类意外事件。
——烟花爆竹方面:烟花爆竹管理可能出现违规现象,比如烟花爆竹批发公司超量储存,堆码不规范,需求量大的个人直接到批发公司购买烟花爆竹,在禁放区无证经营等。个人、特别是儿童违规燃放烟花易引发各类火灾和增大下水道可燃气体闪爆风险。
四、有关工作建议
(一)针对风险加强管控。各镇(街道)、园区、县级有关部门要结合辖区、行业实际,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对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加强管控,对安全监管中新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进行解决和整治。
(二)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各镇(街道)、园区、县级有关部门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和普及安全知识和防范事故技能,从源头上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扎实开展岁末年初百日大会战行动。各镇(街道)、园区、县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2021年度大英县安委会第五次全体成员会议暨全县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等会议精神,按照大英县岁末年初百日安全生产大会战活动总体部署安排,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打非治违、宣传教育等,确保大会战取得实效。
(四)强化应急准备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各镇(街道)、园区、县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和执行应急值班值守有关规定,在重要时段可适当增加值班值守力量,要确保有关救援力量和设备设施准备到位,要熟悉应急流程,如遇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启动有关预案,快速处置,严防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次生事故发生,并按程序要求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