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强化品牌宣传推介。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和“三品一标”企业参加农博会、西博会、丰收节,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和市场推介,提高品牌公信力。
四、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
(十一)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快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应用,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将承诺达标合格证与参加展示展销,参评各类品牌、奖项和项目支持等相挂钩,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开尽开和产地直销农产品带证销售。鼓励有条件的主体开具电子合格证,加强对开证主体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带证农产品专项监督抽查或监测检查,确保承诺达标合格证真实开具、有效使用。
(十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鼓励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国家和省追溯平台注册登记并开展产品追溯,实现责任主体的注册、产地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 产品销售等信息全程追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到2022年9月底,80%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追溯平台,严格落实“四挂钩”制度,将农产品质量追溯作为“三品一标”认证的必要条件,推动绿色、无公害、有机和地标农产品等全部纳入国家追溯平台,通过“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实现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地标农产品等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化管理、良好生产过程受控、质量信息在线展示生产销售顺畅对接。
(十三)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诚信档案,加强信用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两名单”制度,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作为各类农业项目评选、主体资格审查、行政许可审批、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的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经营,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十四)持续深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管理制度,开展动态管理考核评价,精心组织,确保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五、夯实基层监管基础
(十五)切实增强基层监管能力。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实现乡镇监管机构全覆盖,推动技术、监管、认证、检测、执法五支队伍有效联动。强化乡镇监管站机构和能力建设,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推进监管力量向村组延伸,依托村两委推动村级协管员队伍有效运行,加强对农民投入品采购、标准化生产、安全用药、规范开具合格证等的宣传指导,形成对小农户农产品生产的有效监管,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