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急避难场所名称:由县级及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建设及认定或主管部门登记的、事故灾害时为居民提供的临时安全场所,以确保其人身安全。包括应急避难场所、防灾避难场所、自然灾害避灾点、受灾人员集中安置点、避灾安置场所、人防工程避难所等。
2. 应急避难场所地址:填写避难场所具体地址,到门牌号,如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路XX号。
3. 避灾种类: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主要灾种,包括①地震;②台风;③洪水;④地质灾害;⑤火灾(含森林火灾);⑥事故灾难;⑦综合灾害;⑧其他。
4.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类型:指①广场类;②公园(绿地)类;③学校类;④体育场馆类;⑤文化旅游设施类;⑥人防设施类;⑦专门类;⑧其他类。
5. 避难时长:①临时(10天以内);②中短期(10-30天);③长期(30天以上);④未有明确时长规定。
6. 室内/室外类别:①室内;②室外;③室内外兼有。
7. 应急避难场所占地总面积:指避难场所占有或使用的总土地面积。
8. 室内面积:指室内实际能使用的面积(室外类型的避难场所不用填此项)。
9. 应急避难场所容纳人数:避难场所能容纳的最大应急避险人员数量。
10. 标志标识规范性:是否有参照各类标准设置的规范性标志标识,①有规范标志标识;②无规范标志标识。
11. 物资储备:①基本生活物资;②医疗物资;③疏散安置用具;④无物资储备。
12. 应急设施:①消防设施;②通讯设施;③医疗设施;④供水设施;⑤供电设施;⑥无应急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