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英县“美丽乡村全面振兴”对标竞进行动2022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大农领〔2022〕7号)分工,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摘要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做好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的动态监测帮扶,按照“管用够用”原则持续落实精准施策针对帮扶,对单一风险落实单项帮扶,对复杂风险实施综合帮扶。集中排查期间,累计组织1466人次对9个乡镇1个街道,168个行政村136946户410108人进行了全覆盖摸排,研判确定11类重点人员16924户并无死角入户核查,发现存在返贫风险农户134户299人,排查并督促整改问题151个,录入核准修改信息20274条,按照规则审核豁免信息35条。先后推送风险信息2945条,受理群众自主申报12人次,按程序纳入监测对象175户399人,并对不符合条件但易被误认为“漏测”的对象提前收集了相关佐证材料。今年以来,实施撂荒地整治、大豆种植补贴、“短平快”奖补等产业帮扶措施4项,落实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公益性岗位、临时性岗位等就业帮扶政策5项,新投入资金159万元为低收入重点人群购买防贫保、惠遂保;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确保全县监测对象收入稳定超过监测范围,“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
(二)加快推进资金项目。围绕发展亟需、群众亟盼,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加紧落实年度计划,梳理形成《大英县乡村建设行动2022年度任务清单》,明确道路、水利、农田、能源、厕所革命等建设项目72个并有序落实。2022年度,全县共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687万元,按照政策保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类别分解下达,组织实施项目132个,其中产业发展资金6938万元,占比稳定在55%以上;实现项目开工132个,完工43个,资金拨付率已达70%以上,能够确保在省局75%支付率基础上更进一步。专门安排衔接资金1016万元用于脱贫群众小家禽养殖、大豆种植等到户产业发展,预计带动全县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长130元以上。初步预估,2022年度全县脱贫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速可达13.3%,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
(三)高标准建设精品村。加强精品示范,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思路,充分发挥“三级专班”统筹调度、联合会商、重点研判、难题攻坚、挂牌督办等“中枢”优势,制定项目建设工期“作战图”、按下项目提速保质“快进键”、打好政策要素保障“组合拳”、构筑各方工作落实“责任链”,创新“797”“1811”工作法,精心打造卓筒井镇为干屏村“中国宋风古井桃源乡游第一村”。目前,包装项目8大类26个、总投资2.51亿元,开工项目26个、完工22个,完成投资2.27亿元,投资完成率已达95%以上,已进入扫尾清场阶段,重点已转入沿途环境整治。
二、存在问题
(一)压力存在衰减。虽然多次督促各镇(街道),但仍然存在整户低保纳入监测的“两难”困境、大额自付医疗费用“自证清白”难题以及边缘群体“下浮误认”等“疑似漏测”风险。
(二)宣传存在死角。针对脱贫户医疗保障的大病医疗补助、防贫保、惠遂保、防返贫基金等多重保障政策宣传力度还不够,不排除部分群众不清楚政策。
(三)落实存在偏差。虽然多次组织业务培训和进村指导,但基层还存在人为压减脱贫群众收入、档案资料不规范甚至自相矛盾等现象。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抓好集中排查“六看”行动。组织各级各部门围绕年度任务完成,问题整改,衔接政策落实,脱贫群众增收,脱贫成果巩固,领导责任、工作责任和帮扶责任履行,重点针对整户低保、大额医疗自付以及7000元以下边缘群体是否“漏测”以及档案资料是否规范等情况开展“回头看”,组织各级各部门找差距、添措施、守底线、争一流。
(二)抓好衔接资金项目提速行动。严格落实项目工作周调度、月通报制度,督促项目建设早完工、早见效,确保衔接资金9月底、12月底支出进度分别达到75%以上、100%。做好项目规划储备,按照“保基本、补短板、重发展”的导向和“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的原则,紧扣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产业政策,科学谋划2023年衔接资金项目,力争50%以上2023年项目在2022年开工建设。
(三)抓好脱贫群众收入提升行动。督促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及时足额兑现政策。组织全县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及时进村入户,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组织引导脱贫群众“应算尽算”,确保脱贫群众年度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
(四)抓好乡村建设精品打造行动。围绕卓筒井镇为干屏村“中国宋风古井桃源乡游第一村”“9·28完美呈现”目标,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工作组”80项具体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围绕隆盛镇土门垭村“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协调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部门和隆盛镇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示范点建设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