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提档带动“就近就业”。围绕“1+3+6”布局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主导产业,提档升级优质中药材、优质水果、优质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就近群众参与种植生产和经营管理6000多人。以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基地建设,发展冷链仓储50多处,招收当地就近农民300多人,促进脱贫人口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
(2)融合发展推动“多元创业”。以精品示范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推动红豆衫养生谷、军辉农场、绿山微湖等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个,通过发展就业创业岗位,培引乡村能人30多人。以提升为干屏村、土门垭村、吊脚楼村等乡村旅游业态辐射带动凤阳村、斗笠村等脱贫村巩固发展休闲农业,持续保持乡村游客达10万人次,引领当地群众创办乡村餐饮、休闲娱乐和旅游服务等投资创业1.2万多人,带动脱贫人口年人均增收达4000多元。
(3)主体引领提升“职业能力”。突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结合产业农业科技补短提能,以主体带动提高增收水平。投入资金36万元,持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全县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达1384人。围绕粮食生产任务,引进龙头企业和提升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水平,培训提升种粮大户80多户100多人,培养养殖技术专家200多人,提高了农民创业创新水平,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