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体带动土地流转。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实施复耕,复耕撂荒地产出收益按村委30%、公司30%、农户40%的比例分配。引入、培育厚裕粮油、中化农业等农业生产前端、终端大型龙头企业5家,首期整体流转土地1万亩,发展、培育适度规模家庭农场1139家,流转撂荒土地7983.58亩种植高品质粮油,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项目支撑地力提升。以变“人工田”为“机械田”、变“望天田”为“丰收田”、变“亏本田”为“盈利田”为导向,加强项目支撑,统筹整合支农、水利发展和债券等各项涉农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2.2万亩,其中撂荒地1584.23亩,实施水利项目12个,新建修复电力提灌站32处,建设整治渠道11.49km、堰塘和蓄水池11口,新改建农村公路、产业121.93km。
(3)政策激励稳定播面。围绕落实8万亩大豆种植任务,结合水分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旱作农业高产技术,推广实施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加大对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撂荒地的奖补力度,在省市奖补基础上累加奖补300元/亩,激发群众复种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复耕撂荒地24073.02亩,占市级下达任务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