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高温干旱特点
1. 高温过程开始期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常年高温过程主要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今年在6月下旬末(即6月27-30日)出现了首轮高温天气过程,开始时间明显提前。7月4日起,出现今年以来第二轮高温天气过程,这一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至14日高温日数已达到10天,超过常年平均,且目前仍在持续中。
从平均气温分析,7月1-14日平均气温达到30-31℃,较常年偏高3.6-4.1℃,为200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从极端最高气温分析,7月5-14日全县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9.0℃以上,8-12日连续5天均有日最高气温超过40℃的站点,高温强度大。7月4日以来的高温监测情况见表1。
表1.7月4日以来高温实况分析(百叶箱气温监测站)
日期 | ≥35℃ 站数(个) |
≥38℃ 站数(个) |
≥40℃ 站数(个) |
全市最高气温 (℃) |
7月4日 | 3 | 0 | 0 | 37.2 |
7月5日 | 3 | 1 | 0 | 38.4 |
7月6日 | 3 | 3 | 1 | 40.8 |
7月7日 | 3 | 2 | 0 | 39.6 |
7月8日 | 3 | 3 | 1 | 40.8 |
7月9日 | 3 | 3 | 1 | 40.4 |
7月10日 | 3 | 2 | 1 | 40.3 |
7月11日 | 3 | 3 | 1 | 40.0 |
7月12日 | 3 | 1 | 0 | 38.6 |
7月13日 | 3 | 0 | 0 | 37.3 |
7月14日 | 3 | 3 | 1 | 40.1 |
2. 降水显著偏少。6月27日以来,截至7月14日,全县平均降水量仅有5.2毫米,较常年偏少9.5成。仅7月2日出现了一次小到中雨、局部大雨过程,雨量多在10-25毫米之间。
3. 相对湿度低。7月4-14日,全县平均相对湿度在60%-66%之间,较常年偏低14-19个百分点。
二、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据近期田间调查,目前水稻处于孕穗-灌浆初期,春玉米处于灌浆末期至成熟可收期,夏玉米处于大喇叭口至灌浆期,大豆处于苗期至分枝期,部分播期较早的已进入鼓粒阶段。在近期持续高温、少雨、低湿的综合作用下,土壤蒸发、作物蒸腾量增大,加快并加重了农业干旱的形成与危害,旱地缺水缺墒,处于拔节期、抽雄吐丝及灌浆期的夏玉米有萎蔫卷叶、花粉花丝干枯、灌浆不充分等现象,对后期产量有一定影响;春玉米已进入灌浆末期至成熟可收期,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大豆、花生、红苕等作物萎蔫,生长受阻,坡地及一些土壤瘠薄的地块受害更为严重。持续高温少使部分稻田已开始出现断水甚至脱水开裂,对水稻孕穗抽穗不利;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田间水分仍较充足,对减轻高温对抽穗扬花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三、近期天气趋势及建议
预计17-18日将迎来一次明显的降温降水天气过程,雨量以中到大雨为主,局部地方有暴雨,本轮高温天气将告一段落;21-22日还有一次降水过程,以小到中雨为主,局地大雨。据此建议:
1.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建议各地适度做好蓄水,统筹做好防汛与抗旱工作。
2.近期天气变化复杂,抓住雨前晴好时段做好已熟玉米收晒入库,注意防范久晴转雨对春玉米收晒的不利影响。
3.做好受旱作物的肥水管理,促进作物恢复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