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出治理“组合拳”,撂荒地变“粮谷仓”。一是以最高的思想政治站位全力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充分认识撂荒地整治和“三夏”工作的重要意义,组织12个村强化舆情调查、技术保障、应急处置、防灾减灾等措施,确保夏粮丰收到手、秋粮种足管好,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以最严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村级目标考核体系,构建镇、村、组共同监管的三级网格化体系,开展拉网式、台账式排查清理,开展巡查23次,发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7处,牢牢守住耕地保护“警戒线”。三是以最实的土地整理措施全速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统筹利用的原则,按照宜粮则粮、宜特则特思路,摸排撂荒地2676.28亩,复耕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1150.86亩,待复耕土地预计6月底前全部完成复耕。
二、跑出“三夏”加速度,“粮袋子”变“钱袋子”。一是夏粮“颗粒归仓”。强化农机服务保障,推动农机下田、跨村转移等运转顺畅。科学调配人力和农机具资源,提供机收绿色通道,确保粮食应收尽收。目前小麦总产量187.8吨,油菜总产量1102.7吨,稳产增收形势良好。二是夏种不误农时。立足“早、抢、快”,紧盯粮食生产目标,加强夏种技术指导,第一时间插足种满秋收作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62亩,夏大豆种植3595亩,玉米种植8980.63亩,水稻种植730.04亩,全面实现应种尽种、“良田粮用”。三是承保稳步推进。积极与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保险公司等协同配合,通过广播会、院坝会、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形式,大力宣传农业保险政策知识,增强农户参保意识,做到应保尽保。三大主粮承保规模达11393.56亩,完成率达105%。
三、织密风险“防范网”,决策者变守护者。一是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牢固树立“夏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的思想意识,集中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打假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秩序。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3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5家,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广大农户的合法权益。二是畅通农资供应渠道。提前调运夏种所需的化肥、种子、农药等,供应农膜8吨、各类种子35吨,储备种子10吨,化肥120吨,确保夏种期间农资用得上、用得好。三是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切实加强与县气象部门沟通交流,重点预防雷电、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密切关注水情、旱情,及时发布“三夏”期间气象信息10余条,有效防范风险10余次,切实减少群众经济损失,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