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群众(含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收入核算不准,一直是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既关系工作着力方向,又关乎政策制定走向。今年以来,大英县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摸底测算、建模套算、替代核算、信息清算等四种算法分类同步计算,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应算尽算、科学精准。
一、“摸底测算法”算准经营性收入。分村分组建立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基础信息台账,逐户弄清水田、旱地、果园、林地、水塘、圈舍、机械等主要经营性资产,常态更新种植、养殖及经营的类别、规模、数量,结合本地主要农产品历年平均亩产和当年气候环境、市场价格等因素,入户前就对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掌握“八九不离十”。今年上半年,全县防止返贫监测首期排查脱贫群众1637户,每户生产经营性收入实际数与摸底测算数最大差额137元、差幅不超过3%。
二、“建模套算法”算准工资性收入。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查询功能,做好信息收集,分地区分行业分工种建立务工收入模型,形成《大英县务工人员月度收入套算表》。目前已覆盖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重庆、西藏等务工集中地区13个,涵盖餐饮、宾馆、房地产、服务、服装、保健、建筑、美容、零售、批发等行业19类,收录油漆、钢筋、水电、导游、收银等工种103个,方便入户人员现场核实。通过今年上半年实践运行,11354名稳定就业脱贫群众收入计算实现可对比、有参照,首期排查家庭涉及务工脱贫劳动力1545人,务工收入认可率达到94%。
三、“替代核算法”算准供养性收入。参照民政厅《四川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对照计算供养收入。入户前对“供养义务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月标准2倍的,视为无能力承担供养义务,原则上不计算赡(扶、抚)养费;高于2倍低于4倍的,高出部分的25%~15%据实平均到供养对象计算”的标准熟记于心,入户中,高于此标准的据实记录;明显低于此标准的单线与供养义务人宣传求证,核实录入。首期排查的人均纯收入低于7000元“老人户”436户当中,核实后全部超过6800元,其中429户超过7000元,脱贫群众说不出、记不清甚至人为压低收入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信息清算法”算准补贴性收入。整合民政、残联、农业农村、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资源,对年度脱贫群众低保金、特困人员补助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耕地地力补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高龄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独生子女奖励扶助等政府性补贴收入形成清单,核实后直接填报到户,减少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