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动态信息 部门动态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卫生健康系统务实举措,助推签约服务终端见效

2022-4-12 10:50|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2|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政府门户网

摘要: 大英县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的工作宗旨,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创新服务模式,高位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化基本公共卫生精细化管理,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措施齐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知晓率、满意率、信任度、基层首诊率等指标明显提高,确保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在大英县落地落实,终端见效,用实际行动交出满意答卷。——落实保障措施,...

大英县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的工作宗旨,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创新服务模式,高位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规范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化基本公共卫生精细化管理,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措施齐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知晓率、满意率、信任度、基层首诊率等指标明显提高,确保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在大英县落地落实,终端见效,用实际行动交出满意答卷。

——落实保障措施,推动签约服务高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重大的惠民政策,全面保障落实既是要求,又是责任。大英县委、县政府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全县民生工程来抓,建立指导监督、激励考核制度,与经费拨付和奖惩相挂钩。制定签约服务优惠政策,标化工作当量法的数字化绩效评价机制签约服务经费发放与考核结果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县级医疗机构将专家门诊、住院床位、检验检查号源等资源下放给基层成员单位,让家庭医生团队掌握更多医疗资源,提升签约服务对居民的吸引力。优化转诊服务流程,对经家庭医生团队上转的患者提供绿色通道,经县级医院治疗后的患者及时下转进行康复治疗。

——规范培训内容,提升基本公卫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及家庭医生团队培训制度,制订一套规范的带教培训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模块化培训、实践进修、学历提升等培训,不断提升全科医生及团队成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让基层医疗机构成为百姓的“健康摇篮”,筑牢卫生服务“网底”,发挥了护卫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作用。

——完善签约机制,提高签约对象服务质量。采取“分片包干、分工协作、分级服务、分类管理”的形式,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的签约服务团队以注册全科医师为团队长和核心,建立1(签约对象)+1(签约全科医生)+1(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专科医生)+X(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康复治疗师、药师、乡村医生、公卫联络员等)工作机制,采取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模式,引入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社区社工(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实现团队的功能、技术、服务、效果最优化,真正将签约服务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打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优化签约流程,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根据签约服务不同发展阶段,按照不同服务功能及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固定服务场所。在村卫生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设立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站作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巡诊服务场所。设置医联体与基层医院的全-专科联合门诊,设立签约服务台(导医台),优化签约对象的就诊流程,引导建立签约对象实行门诊预约制,逐步培育居民预约就诊观念,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转变管理模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坚持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建立稳固的预约式服务和有效的双向转诊服务,加强县级医院出院的患者随访和健康管理,及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签约医生上门服务—签约对象预约就诊—签约医生上转服务—县级医院下转服务—签约医生随访服务等闭环的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实现了健康管理碎片化到全程化健康管理的转变,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百姓“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健康愿景正在大英县实现。

——推行个性服务,满足签约对象健康需求。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以65岁以上老年人、慢病患者、0-6岁儿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残疾人、特困人群、县级医院出院康复患者等重点人群为主,采取预约服务、定期服务模式,将家庭病床、居家护理、上门注射、药事服务等列入不同人群需求的个性化签约服务项目内容,由签约对象自愿选取,满足不同签约对象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在遂宁市首家创新签约了个性化有偿服务包。

——健全宣教体系,营造签约服务良好氛围。强化签约服务宣传,对内做好医务人员签约服务政策流程培训,使其正确理解和准确掌握相关政策要求,对外利用当地报纸、电视(广播)及微信平台等开辟专版专栏广泛宣传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政策与内容,宣传家庭医生先进典型,公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签约咨询电话,发放签约医生联系卡,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认可度,为推进签约服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增强居民签约服务意愿。

——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医患关系良好发展。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通过微信群、电话、短信等方式,与签约居民建立紧密、持续的互动关系;利用移动APP搭建签约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交流平台,强化患者与签约家庭医生的掌上互动,提供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患者反馈、健康管理,进行满意度评价。通过“母子健康手册”、“健康档案互动开放平台”、相关健康APP,向签约对象开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签约服务的获得感。

——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作用。出台签约服务专项补助办法,筹集300万元经费,实行家庭医生团队绩效激励机制,与家庭医生签约数量、有效签约、有效履约、服务效果挂钩,“多劳多得”的绩效考核效应得到了充分凸显。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