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般田块损失3-10%左右,危害严重的田块亩损失30-40%,甚至70%以上。麦穗受害后,首先在颖壳基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变为黄褐色或青枯状;气候潮湿时病小穗生出桔红色或玫瑰色粘胶状霉层,造成粒枯干秕或病小穗以上的小穗青枯。其流行程度除与抽穗扬花期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的吻合程度有关外,若在抽穗扬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将有利病菌侵染,因此小麦抽穗扬花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3月中旬后期至4月上旬,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据县气象局天气预报,我县将有连续降雨天气过程,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请各镇乡紧急行动,及时抢晴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保障我县小麦生产安全。
一、把握好防治时期
在齐穗至扬花盛期,抢在雨前施药预防一次,雨后再及时补施一次。重点针对两季田、漕坝地、低台位麦地。
二、科学使用安全对路药剂
每亩用28%井冈·多菌灵悬浮剂90克或45%咪鲜胺水乳剂30~50mL或50%多菌灵悬乳剂100~150g或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20克等。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手动喷雾器亩兑水30~45公斤;机动喷雾器亩兑水10~15公斤全田均匀喷施。着重对准小麦穗部。
三、注意事项
(一)科学安全用药。施药时注意个人防护,严格根据防治适期及防治指标开展防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或说明书推荐剂量施药,不得随意加大剂量;坚持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不得使用国家规定的禁限用农药。
(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田间用药时,用完的农药包装物要用清水清洗3次,清洗后的水倒入喷雾器中喷施防治作物。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河道、水沟,经过清洗的包装废弃物请自觉回收,交回农药销售点或固定收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