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防止返贫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在“防”“稳”“帮”上下功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动态监测突出“防”。建成县级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充分运用自主申报、日常摸排、集中排查、部门推送、关联监测5种途径,及时发现低收入群体,精准识别监测对象,确保易返贫致贫人口得到及时精准的监测帮扶。今年以来,全覆盖集中开展5轮问题大排查,落实防返贫五类监测人员1290人、帮扶干部3600余人,开展日常摸排7639人次,据实新增监测对象26户86人。截至目前,全县329户693名监测对象家庭收入来源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均持续稳定达标,已消除风险;未消除风险的26户86人,已全部落实监测帮扶措施。二是政策兜底确保“稳”。紧盯农村低收入人群、残疾人及未成年人3类特殊人群,持续分类实施兜底保障政策,筑牢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全年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中新增低保人口242人,累计低保兜底91271人次,发放补助资金2334.36万元,为全县27名孤儿和7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76.9万元。通过卫生扶贫基金救助718人次255.55万余元,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及生活补助316万余元,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65户。三是综合施策聚力“帮”。创新建立村(社区)为主体、镇(街道)抓统筹、行业部门齐发力的联合帮扶制度,精准研判,针对性开展帮扶。将原边缘户致贫预警处置基金200万元全额转换为防止返贫帮扶基金,安排防贫保、雨露计划等社会保障项目16项2346万元,累计授信脱贫小额信贷14112户31487人、金额1.73亿元,县财政累计贴息1731万元。对全县84个安置点2888户7268名搬迁群众持续开展后续扶持工作,截至目前,有劳动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3523人、公益性岗位93人、社会保障兜底1760人,实现了有劳动力、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就业全覆盖,无劳动力的搬迁户政策兜底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