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按照“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总体要求,统筹实施“大英英才工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加快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锻造大英工匠为抓手,以完善平台、创新服务为载体,努力打造了一支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于一体的技能人才队伍。
(一)做实职业技能培训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一是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结合全县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要求,采取定向培训、校企联合培训、送培训上门等多种方式,开展技能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品牌培训等各类培训,培训工种包括电工 焊工、车工、钳工、制盐工、机械操作工、纺纱工、织布工、数控磨工、包装工、涂装工等23个,通过培训储备技能人才,满足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需要。2019年以来,全县共培训各类技能人才9487人,其中技能培训1822人,劳务品牌培训2501人,扶贫培训901人,创业培训781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2174人,线上培训798人,返创培训510人。 二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围绕优质粮油、特色水产、优质水果、道地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健全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目标,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理论学习与基地培养紧密结合,共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18人、青年农场主36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240人,培训农村实用新型人才5000余人。 三是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鼓励有梦想有志向敢闯敢干的创业者大胆创新创业,按政策给予大力支持,197人获得创业补贴和创业就业奖励,21人申领创业担保贷款。举办“创业在大英”创客大赛、SYB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座谈会等创新创业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创新创业赛事,1人获得遂宁市“创业之星”优秀奖,3个项目入选遂宁市优质创业项目,2家企业获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新材料组第一名,1家企业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
(二)做精重点人才项目建设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 一是坚持发挥党委牵头揽总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抓住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每名县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服务2名专家人才,共联系各类人才60名,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走访、开展谈心会等方式了解专家人才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情况,解决人才实际困难。 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制定《县人才十条》《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大英英才卡管理办法》等人才政策,设立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成首批65套人才公寓,高标准建好县高端人才服务中心,组织聚能科技等企业与高校联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态化开设“菁英讲坛”,为各类人才提供学习、交流、研发平台。 三是积极推荐大英技能人才参与遂州工匠、遂州技术能手和遂州技能人才的评选活动,积极创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2020年底,获得遂州工匠称号1人、遂州技术能手称号2人,创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荣获遂州技能人才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16个。
(三)做优良好环境和成长通道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一是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促进人才聚集和就业创业。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大英县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对人才引进、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保证。已对蜀泰化工、能宝电源公司引进的博士生、研究生发放了生活补贴,对其他引进和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也同样按月发放了生活补贴,并协助办理高层次人才的随迁家属落户及子女入学等服务。 二是拓宽高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畅通技能人才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符合机关、事业单位职(岗)位招考(聘)条件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可比照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参加招考(聘)。三 是完善考评奖励激活潜能,增强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要在着力“双创”能力的培育上下功夫,集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加大政府助推和引导力度,围绕县域重点发展产业,通过建立对众创空间的服务水平、运营绩效,特别是孵化企业成活率、成果转化率和项目落地率等考评制度,实施绩效奖励政策,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共同寻找选择更好的创新之路,引导众创空间更加重视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是搭建了技能人才就业用工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制定了《进一步做好县内企业用工服务的实施意见》(大府办函〔2014〕90号),提升了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构筑形式多样的技能人才就业服务平台,为缓解县内企业用工难问题提供政策支持。坚持每年春季定期在新区广场召开企业用工招聘会,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上午在大英县人力资源市场召开专场招聘会。在遂宁公共招聘网开辟了企业招用工技能人才专栏,在人力资源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孵化基地电子显示屏长期发布用工信息。鼓励职介机构和企业对接,常年为企业开展技能人才招用工服务。 五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积极开展日常巡查、主动监察,深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指导督促企业合法、依规进行裁员,加强欠薪源头治理,保障劳动者工资支付,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推行劳资纠纷案件快立快结,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开设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有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20年共受理举报投诉案件273件,涉及700余人,通过协调和立案调查处理追讨劳动报酬850余万元;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4件,涉及劳动者155人,涉及金额500余万元。
(四)做好完善平台和创新服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是进一步疏导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了以县中职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中心为载体的技能培训平台,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机构。二 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劳动者“就业前培训——在职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就业培训”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进一步贯通了技能劳动者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 三是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得到持续发展,特别是跨区域劳务协作和网上人力资源服务发展迅速,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四是拓宽就业创业服务渠道,从县、镇(街道)、村全覆盖设立农民工服务机构,在广州、成都、西藏、重庆等地建立大英籍农民工服务驿站,延伸服务平台,大力加强农民工回引。组织举办猕猴桃、柑橘、金银花等采摘节,通过政府搭台、协会“唱戏”,促进农民工创业增收。积极选树典型,开展返乡下乡创业明星、示范企业创建和表彰宣传活动。开展“送农民工到园区进企业”和“送岗位到镇进村入户”双向就业推荐活动,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