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党(总)支部、村(居)民委员会:
当前正处于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内多地新增本土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再加之新春佳节即将临近,人员流动量增大。在这一关键时期,全镇上下要清醒认识到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强化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根据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印发《四川省2021年春节期间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的会议要求,就我镇做好2021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如下要求,请全镇干部、各村(社区)务必严格落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一、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实行三级包干。严格落实包干责任,建立挂村领导、驻村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三级网格包干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对疫情防控不力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二、落实精准防控的各项要求。全镇各村(社区)组织人员到户、到人,做好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管理以及日常健康监测工作。同时要合理安排工作经费,做好各类疫情防护的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防护用品、消杀药械等物资。
三、加强返乡人员管理,实行四个全覆盖。信息摸排全覆盖,村(居)民委员会要提前掌握返乡人员信息,动员就地过节。登记造册全覆盖,返乡人员抵达居住地后要立即向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报备,做到登记无遗漏。申领“四川天府健康通”全覆盖,村(居)民委员会要引导返乡人员主动注册使用(详情见附件1)。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全覆盖,各村(社区)要充分运用电话联系、亲属联系、微信群联系、到村入户等方式,千方百计抓好重点人员的排查管控,确保不漏一人,对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区)旅居史的返乡人员,从事冷链食品、隔离场所、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海关和口岸、国际航空等高风险行业的返乡人员,进行动态摸排、台账管理,严格落实“挂包领导+镇村组干部+家庭医生”“三对一”盯防,确保重点人员居家隔离14天以上,期间坚决杜绝走出自家院落。一旦发现私自外出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鼓励上述高风险行业返乡人员出行前开展核酸检测。
四、做好重点人群管控,实行分类管理。全镇各村(社区)对排查出的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和口岸入境解除集中隔离返乡人员,立即上报到镇人民政府,再由镇人民政府统一上报至县级应急指挥部,服从县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和安排。对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和不少于3次核酸检测;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区)的返乡人员,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提供的,立即在当地实行全闭环核酸检测;对口岸入境解除集中隔离人员实行后续14天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五、严格居家医学观察,做到三个落实。落实健康监测,村(社区)干部和医务人员监督居家医学观察人员不得外出,每日进行2次体温测量并记录,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全闭环转运至就近发热门诊就诊。落实生活保障,村(社区)干部保障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隔离期间生活物资采购需求。落实垃圾消毒措施,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生活垃圾专袋封装,做好消毒。
六、严控聚集性活动,实行三个严禁。严禁以任何形式举办坝坝宴,提倡家庭聚餐控制在10人以内、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新风尚。严禁举办群众性庆祝庆典、聚集性展销促销等活动。严禁举办聚集性宗教和民俗活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加辖区内强茶馆、麻将室、游戏室、村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场所的严格管控,进出必须佩戴口罩,进行实名登记。
七、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做到三个规范。规范服务行为,镇卫生院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村卫生室(站)、个体诊所、门诊部、药店不得出售退烧、止咳等药品,不得收治发热、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患者;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规范信息报送,落实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如有上述症状患者到村卫生室(站)、个体诊所、门诊部等就诊,就诊机构应立即采取留观措施并做好登记,1小时内向镇卫生院报告。规范患者转运,镇卫生院接到就诊机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将患者就近转运至设有发热门诊、发热诊室或发热哨点的医疗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