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英新闻 首页 动态 公示公告 查看内容
真正让“遂宁效率”成为“遂宁品牌”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大英县2021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12-10 11:35| 发布者: 大英县人民政府| 查看: 5| 评论: 0|来自: 大英县政府门户网

摘要: {"原始ID":"7d6455c861564a7bae85e1da339d412d","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0日","发布者":"大英县政府门户网","附件":[]}

 大农函〔2021168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大英县2021年耕地质量保护与

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办事处:

现将《大英县2021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大英县农业农村局

        2021129




    大英县2021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我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四川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川农函〔2021621号)、《四川省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案及任务清单》(川农函〔2019512号)和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农田建设补助奖金的通知》川财农〔202140),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调查评价

(一)全面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填报耕地质量等级变动情况。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2018119)要求,20216底前全面完成全县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上图入库等工作,形成大英县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等级图数据库等成果,并完成年度耕地质量等级变动表填报、耕地质量等级及变动表编制的说明等工作。

(二)做好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完成耕地质量数据库更新。按照国家粮食安全考核要求,每10万亩建立一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全县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县级3个。全面开展耕地质量定位监测工作,土壤样品检测项目为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铜、锌、铁、锰、硼、钼、硫、硅含量,交换性钙和镁(仅限于中性和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不测),土壤铬、镉、铅、汞含量等;植株、果实取样检测。完成年度耕地质量数据库更新。
    (三)全面完成耕地质量调查,编制发布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当前,全2021年计划实施耕地质量调查点56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区30个,计划投资48.4万元,其中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投资18元。各镇、街道按照《四川省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案》规定的内容、方法和操作规程,开展调查点土壤样品检测(耕地质量调查点设置点位和土壤样品采集、制备、测试)等工作,并结5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结果,编制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由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二十二、二十三条要求发布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二、整建制推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各镇、盐井街道要以落实《遂宁市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实施方案》为抓手,组织各村全面掀起“百、千、万”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活动,全覆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2021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上。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稻侧深施肥等施肥方式,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三、强化土壤有机质提升

支持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积造、施用有机肥,探索完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和社会化运行机制,集成可复制、可增施有机肥推广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一)大力实施种养循环畜禽粪便还田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理念,充分结合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财政投资3500万元有利条件,通过实施畜禽粪污收集、沼气发酵处理、种植基地利用,大力推广猪一沼一粮(菜、果种养循环模式(施用量按3-6方沼液/亩,即按每亩耕地消纳3-5头猪粪尿计算),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县2021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二)大力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料(堆沤肥、厩肥)。鼓励引导农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实施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通过就地就近施用农家肥(堆肥、土杂肥、厩肥、沼液等施用量2000-3000kg/亩),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施用量150-200kg/亩)等措施,减少化肥养分施用比重,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力争施用有机肥养分占比达到30%以上。
    (三)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充分利用冬闲田、冬水田和果茶园、粮油作物行间,间/套种植绿肥、豆科作物,建立种养结合的新型耕作制度。

四、 加强土壤改良治理

通过土壤改平增厚,沙(黏)质土壤治理,酸化和盐碱土壤治理,障碍层治理潜(潴)育层、铁(锰)盘层、阻碍层、硬化层治理等、培肥地力、污染修复等措施,改良治理土壤。
    (一)工程措施改平增厚。将土壤改良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要建设内容,结合坡改梯工程,通过土壤改平增厚、客土培肥、改良质地等工程措施,沿等高线分台求平,底土(基岩)通过深啄、深挖、爆破等方式增厚土层,确保土层厚度达到60厘米、耕作层厚度达到20厘米、土壤有机质达到2%以上、耕地质量提高0.51个等级。   

(二)聚土垄作增厚土层。聚土垄作是从我省丘陵实际出发,总结提出的一种垄、沟、土配套形成的旱坡地开发生态工程。其主要技术环节:全层土壤翻耕后沿等高线2m开厢:1m为垄,1m为沟(或沿等高线2.5m开厢:1.5m为垄、1.0m为沟),沟内土壤的熟土聚于垄上形成弧形,垄高3040cm(聚土可在秋收作物后秋聚或夏收作物后夏聚);沟内深耕25cm,进行炕土。3-5年后垄沟位置互换达到全面增厚土层目标。
    (三)深耕深松熟化土壤。旱耕地通过机械翻土、松土和混土等措施疏松耕层以下2030cm的心土层,能促进土壤熟化,以利于恢复土壤团粒结构,调整土壤三相(固、液、气)的比例关系,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深耕过程中结合翻埋地表草、秸秆还田和肥料深施,有利于消灭杂草和减少病虫害。
    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作肥料
    (一)大力推广秸秆覆盖腐熟还田技术。大力推广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种植秋洋芋(秋菜)、水稻-油菜或小麦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秸秆开沟埋草还田等技术,施用秸秆腐熟剂,增施尿素等氮肥调节碳氮比,实现秸秆腐熟还田再利用。
    (二)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有条件的地方,采取联合收获机械收割粉碎或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直接粉碎方式,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并通过机械旋耕、翻耕作业、实现秸秆就地还田(秸秆还田量为300-500kg/亩,辅以施入纯氮肥3-6kg/亩,调整土壤C/N比)

(三)推广秸秆集中堆沤还田技术。利用田间地头空地或在田间地头开挖积肥凼,将秸秆收集堆垛施用秸秆腐熟剂,泼洒人畜粪水液,加盖黑塑料膜或用挖坑的土将肥堆覆盖封严沤制,集中堆沤腐熟还田,使秸秆发酵生成有机肥,确保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其中:秸秆还田占50%以上,全县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qrcode
手机扫码,畅快体验!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