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集中攻坚、抓点连线、扩线成面方式,全力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点工作,形成点上重点突破、线上集中发力、面上整体开花的工作格局。
一是点上“滴灌”推进。坚持政策资源、项目资金向试点镇村集中,创新推行“一项试点任务配备一套班子、制定一个方案、列出一张清单、形成一项经验”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聚力抓好试点工作,目前19个市级试点项目已全面启动,其中玉峰镇斗笠村打造“原乡笠影”乡村旅游目的地、卓筒井镇为干屏村建设“产业+乡村旅游”景区等7个试点项目成效初显。
二是线上“分类”推进。将28个专项方案中内容相近、性质相同的工作进行分类合并,整体划分为资产资源、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五个方面,分类确定主抓县级领导、主推责任部门,全力推进落实。资产资源方面,采取充实办公用房一批、公益事业改建一批、集体经济发展使用一批“三个一批”方式,盘活镇村闲置资产114宗18.2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方面,进一步优化建设程序,压缩中间环节,发动群众全程参与,建设产业道路15.2公里、五小水利工程180处。公共服务方面,依托村民小组长组建代办员队伍,大力推进“上门办”“服到家”代办服务,获评全省第二批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试点县。产业发展方面,吹响“向芭茅宣战、向荒地说不、向产业进军”号角,整理撂荒地9000余亩,新发展优质粮油、优质果蔬等产业基地9500亩。基层治理方面,下放县级行政权力事项55项,梳理出各镇(街道)属地事项107项,实现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
三是面上“统筹”推进。推行“半月一督导、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现场、一年一评估 “五个一”工作调度机制,精准研判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整体推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一体整改问题,目前已解决各类问题16个,有效破除了制约改革推进的“中梗阻”。